一季度地方债发行已经结束,今年地方债发行一方面发行开始的时间比较迟(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才定向发行第一批地方债),另一方面发行规模比较小(仅4745亿,去年同期9554亿);同时,近期有媒体报道,2017年地方债置换规模约3万亿,市场投资者可能存在“今年财政部压缩了置换额度”的误解,从而对今年“积极财政”存在些许怀疑。实际上,今年置换规模这么少,是因为剩余非债券形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比市场预期的要少很多。
我们无法从“权威渠道”获取详细的信息,但是可以根据已公开信息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,在已发行地方债的基础上,推测还剩下多少规模的地方债,并预测今年地方债的发行规模。
一季度地方债发行为何这么少?
一季度发行概况:公开债增多,发行利率上浮幅度扩大
2017年一季度地方债合计发行107只共计4745亿(同比下降50%),平均每只发行规模为44.3亿(同比下降30.4%);涉及15个发行主体,平均每个主体发行316.3亿(同比下降33.8%)。
而去年同期,地方债合计发行150只共计9554亿,平均每只发行规模为63.7亿;涉及20个发行主体,平均每个主体发行477.7亿。
![]() |
总的来说,2017年一季度公开发行债券规模明显缩减,而定向置换规模明显增多(甚至超过去年同期规模),或许由于2017年地方债发行成本偏高,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发行利率上浮相对较小的公开发行方式。
从还款方式来看,2017年一季度一般债规模为2597亿,占比54.7%,专项债规模为2148亿,占比45.3%;2016年一季度一般债规模为5737亿,占比60.1%,专项债规模为3817亿,占比39.9%。总的来说,2017年一季度一般债发行占比相对去年有所减少,专项债发行占比有所增加,但整体比例相差不大。
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,2017年一季度发行的地方债全部为置换债,进入四月后第一周发行了第一批新增债;2016年一季度发行的地方债绝大多数同样为置换债,在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发行了第一批新增债。总的来说,2017年一季度与2016年类型,均发行置换债,主要由于新增债的额度一般需要在全国两会之后才会下发,地方政府需要在拿到额之后安排发行计划,因此一季度基本不会发行新增债。
![]() |